close
大便,母乳,感染性,食物,病原
提問: 小兒腹瀉 問題補充: 寶寶7個多月了,腹瀉有半個月了.一開始吃了一個多星期的藥,效果不好.現在我給她把藥停了,腹瀉反而慢慢的好一些了,只是有時發低燒(37.4度).問是怎么回事? 医师解答: 嬰幼兒腹瀉可用米湯來治療
2005-10-19 10:56:39 文章來源:華夏醫藥健康網


據悉,口服米湯可以用于治療嬰幼兒腹瀉,這是因為米湯中含有高濃度的碳水化合物,可增加水鹽的吸收,其中的維生素對預防和治療某些維生素缺乏性腹瀉有一定的補充作用。用米湯治療嬰幼兒腹瀉既方便又有效,尤其適用于腸胃功能較弱的嬰幼兒。

用于治腹瀉的米湯有大米湯、糯米湯、玉米湯、小米湯、高粱米湯等,這些米湯熬得不要太稠也不要過稀。飲用的次數和用量要視腹瀉的次數而定,與腹瀉次數成正比。當腹瀉好轉后,仍需堅持飲用米湯兩三天,以補充體內損耗的水分和營養,使腹瀉徹底痊愈。



 小兒腹瀉家庭防治方案

 2006年06月30日 08:21 《媽咪寶貝》




  腹瀉是嬰幼兒高發的急性胃腸道疾病,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在我國小兒腹瀉位居第二,是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據估計,我國5歲以下的小兒有1億之多,每年就有1.7億人次患有腹瀉,可見波及面之廣,危險之大。

  如何使小兒腹瀉的發病率下降?一旦發生腹瀉應該怎樣治療和護理,這是每位父母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小兒腹瀉2大臨床表現

  1.排便次數增多

  腹瀉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如水樣,或夾有不消化食物,嚴重的還有嘔吐、水及電解質紊亂的表現。正常小兒每天排便1-2次。腹瀉時即會比正常情況下排便增多,輕者4-6次,重者可達10次以上,甚至數十次。

  2.大便變得稀薄

  正常小兒的大便性狀為黃色條狀物,腹瀉時糞質稀薄,可為稀水便、蛋花湯樣便,有時是黏液便或膿血便。小兒同時伴有吐奶、腹脹、發熱、煩躁不安,精神不佳等表現。

  小兒腹瀉2大引發原因

  1.各種病菌感染引起

  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的感染性腹瀉,夏季引起腹瀉的主要病原體是細菌,以致病性大腸桿菌、痢疾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最為常見。由于夏季溫度極適宜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加之小兒在夏季好進生冷食品,而此階段胃酸分泌減少,殺菌功能減弱,一旦誤食被污染的食品便可發病。

  2.喂養不當和飲食失調

  由于小兒生長發育速度快,對熱量及營養物質相對需要多,但其消化系統功能尚未發育成熟,消化酶活力低,神經系統調節功能亦不完善,喂食過量、添加輔食太快、驟然斷奶或改變食物品種等,都會突然增加消化道的負擔,引起消化功能紊亂而致腹瀉。此外,也可由氣候變化、護理不當等因素引起。

  小兒腹瀉2大病因判斷

  1.輕度腹瀉多屬非感染性腹瀉

  大便呈糊狀,夾雜有腐食氣味,沒有黏液,每日排便少于10次,偶有嘔吐,一般狀況尚好,體重輕度下降,臨床脫水癥狀不明顯,多數是由進食不當、消化不良所致的非感染性腹瀉所致,只要注意調節飲食就可以。

  2.中重度腹瀉多與細菌感染有關

  除與細菌感染有關外,也可是輕度腹瀉發展所致。如果小兒腹瀉頻繁,每日排便10次以上,大便呈水樣,量多,混有黏液,常伴嘔吐,重時嘔吐物似咖啡樣,且有腹脹;呈不規則發熱,面色發黃,煩躁不安,精神萎縮或意識朦朧,甚至昏迷、驚厥,則很可能是因細菌感染導致的腸炎、痢疾等。

  貼心提示:

  進一步明確腹瀉的原因,以及確定感染的病原,尚需去醫院進行糞便常規檢查和細菌培養才能確定。

  小兒腹瀉2大治療方案

  1.對于非感染性腹瀉

  * 從飲食調整入手

  只要注意調整小兒的飲食結構、習慣和規律,停止吃不適宜的食物,多飲水及防止發生脫水,大部分患兒即可自愈。

  * 切忌隨意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不但無效,反而會殺死腸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腸道菌群紊亂,加重腹瀉癥狀。

  2.對于感染性腹瀉

  * 千萬不可自行用藥

  嚴格講用藥前應該去醫院做糞便細菌培養,明確了致病菌后再針對病原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治療,有條件者最好能根據細菌藥敏試驗結果進行調整。

  * 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

  大腸桿菌感染選用復方新諾明、痢特靈、氨芐青霉素等;沙門氏菌感染選用復方新諾明、氨芐青霉素、紅霉素等;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選用青霉素或紅霉素;霉菌感染選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

  但在臨床上由于細菌培養需要一定時間,所以醫生往往用一些廣譜抗生素治療感染性腹瀉。如果小兒癥狀較輕,可以選用黃連素、慶大霉素口服,嚴重患兒可選用氨芐青霉素,多粘菌素等。

  特別注意:

  * 對于腹瀉的小兒,應特別注意預防脫水及脫水后及時進行糾正。對于輕、中度腹瀉,一般采用口服補液法,可采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鹽,沖開水后少量給患兒頻服;對于重度腹瀉,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斷治療,通過靜脈給液糾正脫水。如果伴有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需要進行必要的對癥處理。

  * 小兒在腹瀉時多少都伴有腸道菌群的紊亂,可服用一些腸道微生態制劑,如合生元、培菲康、麗珠腸樂、金雙歧、促菌生、整腸生、乳酶生、媽咪愛等,或腸黏膜保護劑,如“斯密達”。腸道微生態制劑和腸黏膜保護劑可以幫助縮短腹瀉病程,效果良好。

  * 對于由于腸胃功能紊亂而腹瀉的患兒,只使用助消化藥還不夠,不妨在中醫指導下使用一些消食化積、疏風散寒、清熱利濕、健脾溫腎的中成藥,如脾可欣、健脾止瀉散、腸胃康沖劑等。如果患兒久瀉不愈或嘔吐、吃藥困難。另外,采用中藥腹臍的方法進行治療效果很好。

  小兒腹瀉2大護理方案

  1.做好臀部皮膚護理

  腹瀉期間,父母要提防尿布疹及泌尿道上行性感染。每次大便后應及時為小兒更換尿布,避免糞便尿液浸漬的尿布與皮膚摩擦而發生破潰,并用溫開水沖洗肛門及周圍,預防發生臀紅及泌尿系感染。天氣熱時可以暴露臀部,適當在臀部涂一些對皮膚有保護作用的油或油膏,如鞣酸軟膏、金霉素魚肝油等。

  2.做好飲食衛生護理

  如果小兒患的是感染性腹瀉,應做好消毒隔離,小兒的餐具、奶瓶、水杯、玩具等要經常消毒,盡量改用水杯或碗勺替代奶瓶,因為奶瓶容易污染,不易清洗消毒,特別是膠制奶頭,很容易污染病菌,導致小兒腹瀉。衣物等要勤洗、勤曬。護理小兒時應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潔。

  貼心叮嚀:

  父母要注意密切觀察病情,小兒腹瀉期間應注意觀察并記錄大便次數、性狀、顏色及量的變化,如果小兒在家治療護理3天內病情不見好轉,或出現下例任何一種癥狀,應及時帶小兒到醫院治療——

  * 腹瀉的次數和量增加

  * 頻繁嘔吐

  * 明顯口渴

  * 不能正常飲食

  * 發熱

  * 大便帶血

  * 尿量明顯減少等脫水表現

  小兒腹瀉4大預防方案

  1.大力提倡母乳喂養

  嬰兒出生至4個月時大力提倡母乳喂養,母乳不足可用代乳品補充,乳母在飲食上切忌辛、辣、油、膩及生冷過量。母乳營養豐富,易被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能結合病原微生物,阻止侵入腸黏膜,具有抗感染的能力,并具有增強嬰兒免疫力的作用。另外,母乳幾乎為無菌食品,直接喂哺,衛生經濟。所以,母乳喂養的小兒發生腹瀉的比例較人工喂養兒低得多。

  2.按月齡合理添加輔食

  避免夏季給小兒斷奶,天氣炎熱容易影響小兒的胃腸功能,引發腹瀉。從4個月開始逐步添加輔助食品,添加原則是流質→半流質→軟食→固體食物等。要注意從少量逐漸添加,不可過量。也切忌幾種食物一起添加,從而在滿足小兒營養需求的同時,使小兒的胃腸逐漸適應。

  3.注意飲食衛生

  對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及用具要定時消毒,不用時蓋好,保持清潔衛生;給小兒吃的食物要保持新鮮,夏天食品容易變質,最好給小兒吃一頓做一頓,不要把食物儲藏太長時間給小兒吃;給小兒喝的飲料要在正規商店購買。

  4.生活中注意手的衛生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應該充分注意手的衛生。父母在小兒喂食前一定要先把手洗干凈,提醒一點,避免用自己的嘴來試食物的溫度,或口對口給小兒喂食,這樣容易把細菌傳染給孩子。要給小兒勤洗手,保持小兒手的衛生。

  小兒腹瀉2大飲食調理方案

  1.及時補充液體以防脫水

  造成小兒腹瀉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脫水和酸中毒,因而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是否及時和充分,往往決定小兒的病情發展及痊愈快慢。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使用的口服補液鹽,是最經濟、方便又科學的口服補液辦法,服用量以“丟失多少補充多少”為原則。

  口服補液鹽內含有葡萄糖、氯化鈉、氯化鉀、枸櫞酸鈉等成分,可補充因腹瀉、嘔吐所丟失的電解質及體液,調節人體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被稱為“生命之水”。口服補液鹽可以從醫院和藥店購買,也可用自制的鹽米湯或糖鹽水在家里進行補液。

  2.調整飲食并繼續進食

  過去認為腹瀉時禁食可減輕胃腸道負擔,減少大便排泄量,但目前的研究認為,腹瀉時禁食是有害的,繼續飲食可減少小兒體液丟失,加快體力恢復,減少小兒營養不良的發生,有利于康復。給予小兒足夠的易消化的食物,以預防營養不良。

  母乳喂養的小兒,可以照常喂哺母乳;喝配方奶的小兒,可改用脫脂奶粉進行喂養。對于6個月以上的小兒,可進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可給小兒熬些小米粥,小米粥有補氣溫胃止瀉之功,還可加些胡蘿卜泥,既能調味又能補充維生素A,以協助腹瀉的治療。

  小鏈接:家庭自制口服補液鹽

  * 鹽米湯:在500毫升米湯中加入1.75克的精食鹽即成。

  * 糖鹽水:在500毫升溫開水中加入1.75克精食鹽和10克白糖即成。

  愛心提示:

  1.75克精食鹽相當于啤酒瓶蓋的一半,10克白糖相當于2小勺。

  小兒腹瀉7個食療方

  1.山藥粥

  取山藥100克、小米100克,山藥洗凈切薄片,小米洗凈放鍋里,加適量水急火煮開后,換慢火煮成稀粥,分次喂患兒。

  2.蘿卜湯

  把胡蘿卜洗凈后切碎,放在鍋里加水煮爛。胡蘿卜中含有的果膠具有吸咐腸道水分、細菌及毒素的作用,可以促使大便成形。

  3.熟蘋果泥

  把蘋果分為兩半,放在鍋中隔水蒸爛。蘋果泥纖維比較細,對于腸道的刺激性較小,其中含有的果膠對腸道有收斂作用。

  4.蛋黃油

  將數個雞蛋煮熟后取出蛋黃,把蛋黃放在小鍋里加熱、翻炒,直至蛋黃逐漸變焦、變黑滲出蛋黃油,將渣去掉后給患兒服用。2歲以下每次服用5毫升左右,其他年齡小兒據癥狀酌情加減,適應于夏季久瀉的患兒。

  5.酸牛奶

  酸牛奶中的酪蛋白凝塊小,容易被腸道消化吸收,可以增加胃的酸度,從而抑制細菌生長,還可以促進鈣在腸道吸收。

  6.焦米湯

  米粉炒焦后其中一部分會變成碳質,具有吸咐腸道水分的作用,可以幫助減少大便中的水分,避免或緩解脫水癥狀。

  7.蘋果泥

  取新鮮蘋果1個,洗凈后去皮、切片,放在碗里加蓋蒸熟。取出后將蘋果搗成泥狀喂食患兒,適用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患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ag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